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
应琦珩:为创业服务的创业者
发布时间:2016-04-27

 

 

没有投钱做广告,没找枪手刷信用,今年4月,朱志潜的“小懒包包”在淘宝上正式开业,短短几个月就有了稳定访问量和订单,如今即将冲冠。

这是朱志潜的第二次创业。两年前,同样是做电子商务,他经历一场仅半年就惨淡收场的挫折。与上次不同,这次他不再是孤军奋战,他的背后,站着应琦珩和整个源大创业园。

在国内95%以上的创业园由政府投资主导,民企运营的先例寥寥无几前提下,一个年产值不到亿元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,投资千万元去做一个公益性大于商业性的创业园,很多人都会问温州源大创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应琦珩:为了什么?

经历创业 “一颗纤弱的种子,即使被吹到了土壤并不肥沃的地方,也有坚韧不拔的精神。”不安分的应琦珩,十余年里换了17份工作

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改革之风催生民营经济,点燃了应琦珩的斗志。从高中时代起,他就是个不安分者。倒卖二手书,在早市摆地摊,自制氢气收集设备制作氢气球,还把家里的地板烧了一个大洞……尝试各种赚钱方式,成了他“最好的玩耍”。

19岁,拿着父母给的几百块钱“原始基金”,他学首饰加工、办皮鞋厂、开广告公司,十余年里,换了17份工作。起起落落间,也练出了一双善于发现商机的眼睛。

2001年,因为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妻子一句“招人难”的抱怨,他发现了职业中介这片蓝海。2个月里,他几乎跑遍了温州大大小小的工业区,收集各类企业招聘信息。随后,一口气连着在鹿城、龙湾和瓯海开出三家职业中介所。

那是温州实体经济繁荣期,也是中介行业的鼎盛时期。而他却在这时,离开了这块如日中天的市场——2003年,他押下全部身家,创办了当时温州第一家民营招聘网站:温州人力资源网(www.0577hr.com)。

从现在来看,这是一个非常有预见性,但也非常冒险的选择。实际上,他的中介所开办之时,就已采用全电脑化操作。2003年非典来袭,为网络求职和招聘提供了机会。然而,互联网在那时仍是个新事物,要把人们从传统求职方式中解放出来,非一朝一夕之事。

那是一段最艰难时光。网站浏览量上不去,业务没有起色,招来的二十几个员工2个月里陆续走光,剩下他和两个合伙人,“穷得出门办事连公交车都舍不得坐”。

继续运作,要钱,但从哪里来?关键性时刻,一个股东无条件的信任,在资金上解决了应琦珩的燃眉之急,更给了他走下去的勇气。

6个月后,网站的日点击量终于第一次达到500人次,此后不断直线上升,并很快有了第一笔收入。“我还清楚记得,那是景山宾馆登载信息的费用,500块钱。”他和团队用这笔钱“庆功”,去吃了自助餐。

懂得创业 “和做生意不一样,要管理更要不断学习,不断保持企业创新力。”善学习的应琦珩,以平均每两年创办一个公司的速度扩张版图

度过危机,迎来快速拔节成长。

11年里,从人力资源网、瀚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、职业培训学校到源大创业服务有限公司,从单纯的网络职业中介、职业培训、猎头招聘到人力资源外包、创业投资等一条龙服务,应琦珩以平均每两年创办一个公司的速度,不断扩张着自己的人力资源及创业服务产业的版图。

如今,温州人力资源网的日访问量达到100万,个人会员75万,企业会员达5万余家。而源大也已是温州最大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,温州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之一。

企业从小到大,面临问题愈加多与复杂,意味着更多风险和责任。

“以前是做生意,别人要什么我做什么,市场流行什么卖什么,卖不动就换一行。”这种经营中最基础的买卖关系,说不上什么管理,更无从谈企业规划和发展。而依托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服务,要的是实打实的网络技术和专业知识;一产到三产的转变,企业的经营不能再是作坊式的简单粗放,需要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。

一切都要从头学起。高中毕业的应琦珩,重新啃起了书本。仅用两年,他就通过自考拿到了人力资源专科文凭,并报名参加工商管理本科的专业学习。

他也舍得花钱学习。2004年,公司加入了上海人才中介协会。那时正值企业草创的最艰难时刻,加入这个协会不仅每年需要缴纳不少会费,而且参与活动的出差经费也是笔不小的负担。2007年,公司又加入了在北京的中国人才交流协会。

“人力资源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的行业,只有跟着最前沿的先进理念走,你的企业才能不落于人后。”应琦珩说。不仅自己学,他还带动着企业团队一起学,每年预留一部分资金供员工外出学习。直至今天,源大仍保持着平均一个月内安排员工外出学习机会3-4次的传统。

尽管如此,企业管理千头万绪,要解决的问题永远比学到的多。在前进的道路上,他仍走了不少弯路。比如像注册商标。域名就是一个网站的商标,人力资源网刚创建时,为了省钱,应琦珩只注册了最常用的一个。等到企业发展起来了,有了名气,想要其他域名时,才发现别人一早抢注了。最后,他只能多花几万块钱去买回来。

服务创业 “创业,是一条坎坷、孤独的路。有时只是一句话的提醒,就能让创业者们少走很多弯路。”不言败的应琦珩,乐意担当创业者“向导”

2004年起,源大就一直坚持不定期举办各类人力资源公益沙龙、创业讲坛和求职技巧培训;应琦珩也经常受高校邀请,担任就业指导老师;他还在浙江工贸学院设立奖学金,鼓励大学生们多多走出课堂,多做调研实践,为今后就业、创业打下基础。

在他看来,“创业者是可以培养的”,创业路上很多问题可以通过经验去规避和解决,从而缩短抵达成功的路径。“有时只是一句话的提醒,就能让创业者们少走很多弯路。” 他一直思索,如何运用他所拥有的资源和这些年的经验,为这些后来的创业者们提供帮助。

2011年,定位于创业孵化的源大创业园(龙湾青年创业园)正式成立。源大,即意为:饮水思源,大爱无疆。

这个2.2万平方米的园区,为入驻者们提供了从苗圃、孵化到成长的一站式创业服务,创业者们得到的不仅是一块免费的场地,更在入园之时就有“双导师”的支持和帮助——一个30余人规模、具备金融、管理等专业知识和丰富创业经验的导师团队,不仅能指导初创期的企业解决注册、工商、税务等一系列具体问题,还能在创业者感到困惑、迷茫时,给予点拨。

每年,园区里会举办4次创业实战营,为一些有想法的创业者提供实践的机会;每个月,组织入驻项目间的小评比,比比进度,看看发展,相互督促,共同前进;还设立了启航创业天使基金,资助有潜力的创业项目落地发芽。

三年里,先后有137个实体项目入驻源大创业园,有27个项目成功毕业,奔向了更广阔天地。

而应琦珩想为他们做的,还有很多。目前,创业园二期建设已在进行中,温州源大创业学院的筹办也排上了正式议程,旨在培养未来创业者的蒲公英创业家计划也即将启动……

对应琦珩来说,创业最可贵之处,并不只是财富,更是那种催人不断进取、不放弃、不言败的精神。从创业者,到为创业者服务,应琦珩为自己、为他人谋求成功,更要“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,传播开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