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
说说房子和单车:没有什么需求是足够硬的
发布时间:2016-10-31

“房价飙升,深圳、上海、苏州、合肥…很多城市短短几个月房价都翻倍了!”

“那么房价会跌吗?”

“怎么会?房子是刚需,总有人要居住,并且在中国结婚必须要买房!”

“城市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,特别是黄金地段!不可能会跌的!”

……

“最近自行车火了,摩拜单车、ofo小黄车,现在看来共享单车已经成为风口了!”

“这玩意靠谱吗?不就是自行车吗?现在没多少人骑车了,并且经常骑车的人都有自己的车,不会是骗钱的吧?”

“这你就不懂了,这不是自行车,而是能够很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。出了地铁口,还有走回去,多麻烦。有了小黄车就方便了,这是硬需,是一个潜在的规模市场!你看看,每天多少人坐地铁?!”

……

以上是最近的两个案例,那么,房价真的会因为是刚需一直涨吗?最后一公里真的是单车的巨大市场吗?

答案是否定的,因为首先,根本就没有什么需求是足够硬的刚需,也没有什么资源是足够稀缺的,比如土地。从经济学角度来讲,需求是随价格变动的,需求也是可以替代的,同样的,对资源的需求也是如此。因此,根本不存在什么刚需。

需求是随价格变动的

价格是有供求关系确定的,而价格也能够改变供求关系。比如,专车通过动态计价就能够抑制部分需求。福特汽车最初通过价格远低于同行的T型车极大促进了市场需求,也奠定了其在汽车业的地位。

如果价格足够便宜,很多家庭都愿意在海边买套别墅,仅仅是用来一年一周的度假,或者买套乡间别墅。事实上,有些国家就是这样。如果北京的房价比较低,我就考虑买一套,就算一年仅仅住几天。

在七八十年代,农村的主要出行方式就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,在那个时代,步行十几公里到县城是很常见的。虽然也有其他工具,比如汽车,但是太贵了,一般人承受不起。

说到这里,最后一公里确实需要单车来解决吗?现在来模拟一下场景:

正常情况下,从地铁口出来,步行1000米到学校宿舍,可能还会和同学一块,聊聊天,看看校园风景。时间上当然没有骑车快,但是也就几分钟,并且散散步也是挺好的。

在使用自行车的情况下,需要通过APP找车,如果有很多人这样做的话,可能地铁口比较拥堵。然后支付0.5元或者1元的费用就回到了宿舍楼下。

在这个过程中,使用共享单车之后,付出的是:

1、金钱,虽然不多,但是对于学生,1元钱也够坐好几次公交了;

2、虽然骑行节约了时间,但是找车和使用APP等也付出了时间成本,这样一来,并没有节约多少时间;

3、如果有同伴,骑车就丧失了原本的社交价值,以及对于步行给身体带来的锻炼收益。

综上,我们把金钱、时间成本、社交价值和锻炼收益可以看做“产品”的“价格”,而产品是节约的时间和骑行乐趣。事实上,在这种“价格”下,“产品”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。如果按照《从01》中的观点,新产品必须比原有的产品带来几十倍甚至更高的效率,这种产品无疑是失败的。这只是从客户的角度进行分析,而在现有定价下,单车公司是否能够盈利还是未知数。

因此我们认为,共享单车是有一定市场的,但是绝不可能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或者三公里,而最后一公里的骑行也不是刚需。

那么,结婚真的必须要房子吗?传统的观念确实有巨大影响力,丈母娘普遍要求必须有房子。但是房子也不是刚需,如果结婚还必须要买房的话,那么是因为,房价还不够高,通过贷款、借款等东拼西凑,还能买得起。如果一个房价高到无论如何买不起,那么结果就是:在略微偏远的郊区或周边买;在老家买房,在大城市租房;离开大城市,回到家乡。这几种选择说明,需求是可以替代的。通过租房代替买房,离开一线城市回到二三线城市也是需求的替代。

需求是可以替代的

有人会认为,像北京这样有着各种资源优势的地方,房价也会一直涨下去,因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是有限的,学区房是有限的,你可能别无选择。但是,去年有一则这样的新闻:500万学区房让国内中产爸爸愤而移民美国,相信大家印象深刻。不过这里是用来说明,需求是可以替代的。虽然在北京学区房是稀缺的,但是学区房的价格之高终于战胜了对故土的乡情和留恋。现在很多中产阶级都纷纷让孩子参加美国高考,原理也是一样的。

一线城市房价太高,就会离开回到二线城市,房价太高就会去租房。并且对于居住用途来讲,租房也是真正的需求,而不是买房。然而现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,房价涨了一倍,而房租没涨。这可能是一个信号。

需求可以被替代,是因为资源可以被替代。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了价格,那么供给是由资源决定的,比如城市的土地供应。这种资源的供给是否会推高价格呢,事实上,并不会,因为资源的替代决定了资源也不是绝对稀缺的。

 

没有什么资源是稀缺的,正如没有什么需求是足够硬的

“黄金地段、繁华商业区、地铁口,错过就没了!如果这些还是可以建设的,那么老城区的文化氛围和内涵肯定是无法复制的。所以,注定是稀缺地段!”

如果按照土地供应的理论,像香港这种面积有限的城市和东京这样人口密度大的城市,房价也应该一直涨,但事实上,两个城市都出现过房价的崩盘。这是因为,土地供应不是有限的稀缺资源,即使是对于香港。土地的充足供应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:建设更高的楼和开发新区(对于香港是填海)。现在的楼盘确实越来越高,而对香港而言,当土地价格高到一定程度,现有土地的替代品——填海就是经济的了。而事实上,香港一直有着大量的储备用地,填海面积也一直在增加。因此,土地供给的有限是伪命题。

土地供应和设施可以建设,但是文化氛围这种是无法复制的,但是往往新区拥有比老城更好的基础设施,路更宽,绿化好,基础设施齐全。所以,大部分城市新区的房价都比老城高,这也说明文化氛围不值太多钱。

石油永远用不完

在教科书上,我们都看到过诸如全球石油储备仅够人类再开采XX年,全球煤炭储备仅够人类开采XX年。这样的说法确实让我们珍惜资源,不过,从经济学来讲,石油是永远用不完的,这是经济学上的常识。因为,能源也是可以替代的,随着石油越来越少,开采难度越来越大,人类就会寻找可替代能源。仅仅就现有的能源来讲,就已经实现了这一点,比如页岩气,植物汽油。现在页岩气的成本大概是70美元/桶,这就意味着,石油价格以后再也不可能超过这一数值了。并且,页岩气开发的成本会越来越低,当石油价格升高到超过页岩气时,石油就会被放弃。

因此,所谓的刚需是没有的,但是需求是有弹性的。也就是说,有些需求,比如对于粮食、能源,需求弹性较低,也就是说,短期内即使价格波动较大,需求依旧波动不大,给人一种需求不受影响的感觉。但是,能源和粮食短期需求弹性较低,而长期需求弹性较大。也就是说,石油价格上涨导致汽油价格升高,短期内人们没有选择,但是如果价格一直很高,就会不断选择替代品。一旦替代品较为成熟,石油价格就会变低,再也高不起来了。页岩气也正是在石油价格较高的时候快速发展起来的。

因此,不管是房地产市场还是创业公司的需求,没有所谓的刚需或硬需,但一直都有风口和故事。而创业者更应该关注基于成本和定价的市场需求,这才是商业本质。

作者末华,致力于研究互联网及传统行业转型,创业者,微信公众号mohuazl